捲毛的第三支影片歡迎收看,點選下方YOUTUBE的PLAY鍵
若速度太慢可以點此”後厝仔~我的老家”
我的老家在淡水竿蓁里的後厝仔,因為有很多菅芒花所以稱之為「竿蓁」(台語),那為何叫做「後厝」那應也是位在淡水後面的緣故。
後厝仔前面是觀音山,後面整個是大屯山系,天氣好時可以看到一點點的關渡紅橋,就像一個盆地小聚落住著我們務農為生的家族,大家在這裡種田、種菜,然後一起長大。
雖然在淡水,但要去淡水河邊散步還是得專程前去,對小時候還沒上學的我們而言去「滬尾街」是一件大事情,大概只有陪著阿嬤拖著車挨家去街上賣菜才有機會上街,其實心裡最肖想著賣完菜後,阿嬤會犒賞我在「布埔頭」街口嚐一碗綿軟的豆花。
三合院裡住了好多人,爸爸媽媽也在那長大成家,和伯母共用一個廚房共用一個客廰,一家七口擠在小小的後廂房裡。和堂兄姐們一起吃飯,一起在田埂、稻埕、山裡裡玩耍,玩瘋了快樂的童年都因為是住在這裡。
但一年一年過去,我們搬離了三合院,種田的老人家愈來愈少,有能力的在田中央建起農舍來住,前方的觀音山早就被一棟棟高樓所淹沒,北邊的山也開起一條名為登輝大道的大馬路……,蟬鳴仍然在夏天唧唧不停,在這裡仍然有時聽不到一點點車聲,安靜的彷彿是像是回到童年大家都在午睡,我們才要躡手躡腳的偷偷爬上屋頂,只聽見竹林嚘嚘沙沙的作響。
漫步走在這,偶遇還住在這裡的親戚熱切的和我打招呼。老屋紅色的磚瓦,那樣的溫度及沈穩的氣息,回到這裡心總會莫名的安定下來。
影片裡訪問姐及堂姐還有爸爸,發現不用自己多說,他們講的都是我想要的。而那二卷在美術班畫的家譜還有母親畫的家譜,一張張珍貴的畫作,原來都是我們每個住在這老屋三合院裡的人共有的情感及記憶。
延伸閱讀
發光房子
寫給老屋的一封信
依然愛著你~老屋(堂姐)
留言列表